宇文邕真不愧是个治国天才,仅仅三年的励精图治下,北周就实力大增。宇文邕要的可不是偏安一隅的歌舞升平,他要的是天下一统,而且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宇文邕心里的蓝图都已经有了勾画:先平北齐,统一北方;再战突厥,解决北方边患;最后下江南,华夏大一统。不可否认,宇文邕确实有这个实力,却没机会。
575年7月24日,宇文邕下诏伐齐,这么多年东西对立的局面必须结束了。
亲政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跟北齐开战,宇文邕志在必得,不光自己御驾亲征,而且带上了北周全部兵力二十万人马,分六路大军进攻北齐,宇文邕亲提6万主力,以杨素为先锋。出征大将名单里,通过组织上考察的随国公杨坚也赫然在列。杨坚的具体任务是跟另一名统帅薛回一起统领三万水军,从水路进攻北齐。
北周这次来势汹汹,二十万人马全军出动,一副要一口吃掉北齐的架势。可经验告诉我,通常情况下,雷声大,雨点都小。声势越大的军事行动,往往结果越差,拉大旗作虎皮的居多。
周军一进齐境,很有点红军的做派,讲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砍老百姓的树,不踏老百姓的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凭这点,就能看出来,周军统帅是个不可多得的战争奇才。当然这时候的周军跟刚爬完雪山,过完草地的红军一样,群众基础有了,运气不好也不行,所以夺天下还不是时候。
周军全部攻击部队中,只有齐王宇文宪、于翼、李穆三部攻击比较顺利,攻下了三十多座城,其余部队连续作战,但基本都一无所获,毫无进展。就是攻击比较顺利的宇文宪等三支部队也在河阴城遭遇齐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停滞不前。
9月,北齐大军增援,宇文邕又病了,内外交困之际,北周撤军。
攻下的三十多做城池里,王药城是战略要地,可以扼住北齐进攻的咽喉,其他的战略价值不大。所以,北周撤军时,除王药城留下了大将韩正把守以外,其余城池全部放弃。搞笑的是,宇文邕前脚刚走,韩正就献城投降了北齐。收到消息的武帝很尴尬,20万人马,折腾两个月,甭说城池了,连点土特产也没捞着。
北周一无所获,宇文邕无功而返,杨坚还是很有收获的,当然了收获肯定大不了。
因为杨坚是水军统帅。
江淮以北的水军,战斗力一直都是个笑话。北周的三万水军,连个训练的地方都不好找,主要工作一直是冬天在黄河上砸冰,防止黄河结冰太厚,北齐顺利踩着冰打过来。杨坚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是一句废话,基本就是出来打酱油的。
北齐的地盘主要在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一带,国都在河北临漳,让杨坚带着水军打河北,说他是偏师统帅,都算抬举他。根据史书记载575年8月北齐发了洪水,史书对于杨坚,战绩、战果,战斗过程一字未提。
我都怀疑,这次出征,杨坚到底打上仗没有?
不过即使这样,杨坚并没有挑肥拣瘦,他终于有了登台的机会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很多有才华的人不得志,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展示能力的舞台,有多少“大鹏”终其一生都没能等来“大风”。
有舞台才有机会,有机会才会有成就。
高纬登台
虽然北周在宇文邕的励精图治下,三年就实力大增,但是只是弥补了以前跟北齐的差距,算是迎头赶上了,北周跟北齐能打个平手了,并不具备一举歼灭北齐的实力,这次无厘头的战争就是例证,这段时间是北周、北齐势均力敌的僵持阶段。
造成这个局面,并不是宇文邕能力不济,而是因为历史原因。
北魏让北方六镇起义给冲散了,六镇起义的精锐骑兵大部分跟了高欢,建立起了东魏。只有一少部分跟了宇文泰,建立起了西魏。东、西魏时期,高欢一直压宇文泰一头,宇文泰经常被打的找不着北,损失大,急需兵员,西魏才有了府兵制。一直到北齐、北周时代,北齐军事实力上都要强于北周,直到宇文邕亲政之后,发生了变化。
到了宇文邕时代,北周国力开始慢慢赶上并开始逐渐超越北齐。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宇文邕这南北朝第一明君的励精图治,另一方面是北齐自己瞎折腾。一代枭雄高欢死后,他的几个儿子轮流当皇帝,个个都犯浑,到了孙子辈的高纬,更是个千年难遇的玩意儿。
高纬史称齐后主。后主最早指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后来,史学界喜欢把奢华无度、不理朝政、宠信佞臣、没心没肺这些词跟后主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的后主有五个:蜀汉后主刘禅、北齐后主高纬、南陈后主陈叔宝、后蜀后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历史三段乱世中,阿斗刘禅在三国时期“一枝独秀”,高纬跟陈叔宝携手南北朝时期的“后主两星”,孟昶跟李煜又同属五代十国时期的“后主双壁”。
这些后主们的共同点是: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方面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北齐后主高纬在音律方面天赋极佳,亲自谱曲《无愁曲》流传至今,高纬在界的外号是“无愁天子”;
陈后主陈叔宝作的《玉树后庭花》绝对是宫体诗的翘楚之作,千古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里面的后庭花,指的就是《玉树后庭花》;
后蜀的孟昶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幅春联的作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还会自己配药方,据说效果非常显著;
南唐的李煜更是多面手,书法、绘画、音律、诗文无一不通而且造诣奇高。一首《虞美人》让人觉得如果李煜不生在皇家,一定会成为宋词的领军人物。要不是后来出了个宋徽宗,李煜绝对是毫无争议的最有才华皇帝。
李煜生死都在七夕这一天,也真是老天玩了个冷幽默,浪漫的情怀,残酷的人生。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头说高纬。后主们都是昏君,里面最不出名的当属北齐后主高纬。
那是不是意味着高纬就是最不昏的,或者说昏的最不明显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么回答吧:高纬跟其他四位放在一起,真是对人家的侮辱。
d看小说就来